大部分行政總裁都不怕改變,但少數能像Bayer Diagnostics亞洲區行政總裁Patricia Ross女士那樣願意接受改變。在飄忽不定的亞洲經濟氣候中,Ross女士在過去十年已帶領公司進行兩項收購,從Ciba-Corning到Chiron,最後成為今天的Bayer Diagnostics。她的公司猶如蝶蛹蛻變成蝶,經歷每次改變後都變得更強,市場地位更高。
究竟她如何辦得到?首先,Ross女士為公司制定發展藍圖,確立未來的理想發展規模。憑著於1992年在香港策略顧問「智」的幫忙下制定的清晰策略,她明確地展示出公司的成就及計劃達成的目標。她說:「我們能夠從過去和未來的角度展示公司的地位。」她也能根據這項策略展示公司的成果和未來發展領域。
除此以外,Ross女士也在公司內部設立亞洲少見的溝通制度。她利用策略計分卡評估整條業務線的表現,從工廠工人以至她本人也參與其中。所有員工每月必須出席大會,「我們會公開討論所有事宜。我相信溝通越多越好,因為公司有太多事發生,無論是未來的變化、業績、策略事宜及安全質量事宜,都要溝通。」
Ross女士亦安排不同部門的人員參與公司的決策程序。公司由執行委員會管理,八名成員均是不同業務或地區的主管。另設一支策略團隊,由公司不同職級的12位跨部門人員組成,專門出席策略會議。
Ross女士表示大部分員工都能道出公司的策略、藍圖及願景。「現在我們成為Bayer集團的成員,情況就變得更加複雜了。」Bayer Diagnostics的人員都來自規模龐大的企業,某程度上他們在Bayer已直接參與業務。「我們把Chiron在亞洲的營商方法引入Bayer。現在短期的考驗是令Bayer的人員明白接受第三方的支援並不是有失面子的事,反而在市況欠佳時,從經濟的角度而言,我們的盈利仍能不斷增長,收入更有5至10%的增長。雖然與平常的20至25%增幅仍有差距,但在目前環境下已經相當不錯。加上盈利錄得三至四成的增長,所謂眼見為實,我相信他們會明白自己的工作沒有受到威脅。現在他們會說:『這項策略方針和策略藍圖很有遠見。』而不是說:『我是Bayer或某某跨國企業,所以我可在市場投入大量資金,市場都期望我們這樣做,即使沒有回報也沒有人會介意。』」
究竟公司策略如何協助Bayer Diagnostics走過風風雨雨呢?「我們的策略已修訂三四遍,憑著當中所得的經驗,我們明白每當面對新情況[變化]時,我們都會以今天我們所處的角度思考問題,這就是我們的藍圖。」Ross女士表示策略具備彈性,使修改藍圖時能為策略增值。「成為Bayer Diagnostics般規模較大的醫療保健公司後,你可以審視一項轉變能為策略帶來的價值。絕不能抱有用完即棄的態度,而是要明白『這些藍圖和足跡都有其價值,能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實踐』。現在,無論環境為甚麼出現改變,我們都會思考改變會帶來甚麼額外價值,以鞏固和進一步提升我們的策略地位?」
其實,Ross女士最欣賞公司策略的地方,是在Bayer與Chiron合併後,亞洲區內便出現兩間一模一樣的企業,但最終她的公司卻能出類拔萃。「最初商討如何合併時,由於我們已有策略計劃和願景帶領我們按計劃發展,所以覺得自己較為佔優。」
儘管Bayer收購了Chiron,她的營商之道卻沒有改變。「有關實踐公司理想規模、市場佔有率及盈利水平目標的時間改變了。由於與具有協同效益的公司結合,收購交易直接增加了我們的市場佔有率和盈利,同時加快部分主要客戶活動的推行。以往我們一直想推行這類活動,卻無法在短時間內抽調相關的資金。兩家企業的結合使我們成為更有份量的企業,不單令併購事件成為節省成本之舉,同時讓我們更專注於銳意發展的主要客戶支援投資項目。」
Ross女士表示公司現在更專注於照顧客戶的需要,在主要市場領域的基礎更穩固,也佔據更有利位置,利潤也隨之上升。她笑道:「我們能更早進行未來的投資,為股東帶來更佳回報,這是最重要的事。」
她一臉滿足地說:「Bayer和Chiron合併證明我們的策略位置十分正確。在我看來,這是我們被收購時最受考驗、最棘手的一環。」
下載Adobe Acrobat™版本
|
下載Adobe Acrobat™ Reader
瀏覽器附加元件
|
|